首页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
18765411615
020-99999999
18765411615@163.com
570000

时政要闻

新时代的中非合作

来源:未知点击: 时间:2022-12-28 13:02


一、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

中非友好源远流长。毛泽东主席等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和非洲老一辈政治家共同奠定了中非友好关系基础。长期以来,中国始终尊重非洲、热爱非洲、支持非洲,中国人民始终同非洲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同心相向、守望相助,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合作共赢之路。在2018年9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中非双方决定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在中非关系史上树立了新的里程碑,引领中非关系和中非合作迈入新时代。中非风雨同舟、携手前行,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树立了典范。

(一)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义利观

“真、实、亲、诚”和正确义利观高度凝练和概括了中国对非政策理念,体现了中国优秀文化的道德精髓,融入了中非传统友谊的历史积淀,树立了国际对非合作的时代标杆,是中国加强同包括非洲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总体指导原则。

对待非洲朋友,讲一个“真”字。真朋友最可贵。中国始终把发展同非洲国家的团结合作作为中国对外政策的重要基础,这一点绝不会因为中国自身发展和国际地位提高而发生变化。中国将继续同非洲国家在涉及对方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相互支持,继续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坚定支持非洲国家的正义立场,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中国将继续坚定支持非洲国家自主解决本地区问题的努力,为促进非洲和平与安全作出更大贡献。中国将继续坚定支持非洲国家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加强同非洲国家在治国理政方面的经验交流,从各自的古老文明和发展实践中汲取智慧,促进中非共同发展繁荣。

开展对非合作,讲一个“实”字。中国不仅是合作共赢的倡导者,更是积极实践者。中国致力于把自身发展同非洲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利益同非洲人民利益紧密结合起来,把中国发展机遇同非洲发展机遇紧密融合起来,真诚希望非洲国家发展得更快一些,非洲人民日子过得更好一些。中国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始终向非洲朋友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特别是近年来,中国加大了对非援助和合作力度。只要是中方作出的承诺,就一定会不折不扣落到实处。中国将继续扩大同非洲的投融资合作,加强同非洲国家在农业、制造业等领域的互利合作,帮助非洲国家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实现自主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加强中非友好,讲一个“亲”字。中国人民和非洲人民有着天然的亲近感。中非通过深入对话和实际行动获得心与心的共鸣。中非关系的根基和血脉在人民,中非关系发展更多面向人民。中非重视人文交流,增进中非人民的相互了解和认知,厚植中非友好事业的社会基础。中非关系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非有志青年共同接续奋斗。双方应积极推动青年交流,使中非友好事业后继有人,永葆青春和活力。

解决合作中的问题,讲一个“诚”字。中国和非洲都处在快速发展过程中,相互认知需要不断与时俱进。中方坦诚面对中非关系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对出现的问题,本着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精神加以妥善解决。

正确义利观讲求的是义利相兼、以义为先,政治上主持公道、伸张正义,经济上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国际事务中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正确处理“义”和“利”的关系是新时代中非合作的必然要求。中非关系最大的“义”,是把非洲自主可持续发展同中国自身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不搞你输我赢的零和游戏,不做唯利是图的狭隘之举,最终实现合作共赢。

(二)坚持相互尊重、共同发展

中非合作是发展中国家间的互帮互助。中国在对非合作中始终践行“四个坚持”和“五不”原则,一以贯之、日积月累,形成了一条特色鲜明的中非合作共赢之路。这些原则符合中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传统理念,契合非洲国家的根本利益和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是中非团结合作的本质特征,对国际对非合作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四个坚持”,即:

——坚持真诚友好、平等相待。中国人民始终同非洲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始终尊重非洲、热爱非洲、支持非洲。

——坚持义利相兼、以义为先。中国在对非合作中主张多予少取、先予后取、只予不取,张开怀抱欢迎非洲搭乘中国发展快车。

——坚持发展为民、务实高效。中国坚持把中非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为中非人民福祉而推进合作,让合作成果惠及中非人民;凡是中国答应非洲兄弟的事,就尽心尽力办好。

——坚持开放包容、兼收并蓄。中国愿同国际合作伙伴一道,支持非洲和平与发展;凡是对非洲有利的事情,中国都欢迎和支持。

“五不”原则,即:中国不干预非洲国家探索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不干涉非洲内政,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不在对非援助中附加任何政治条件,不在对非投资融资中谋取政治私利。

(三)树立命运共同体崇高目标

在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中非双方就携手打造“责任共担、合作共赢、幸福共享、文化共兴、安全共筑、和谐共生”的中非命运共同体达成战略共识。这是中非命运共同体基本纲领,是中非双方共同奋斗的宏伟目标,为新时代中非合作规划了路径。

——责任共担,是加强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的相互理解和支持,密切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协作配合,维护中非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

——合作共赢,是抓住中非发展战略对接的机遇,用好共建“一带一路”带来的重大机遇,开拓新的合作空间,发掘新的合作潜力。

——幸福共享,是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中非关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非合作要给中非人民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和实惠。

——文化共兴,是促进中非文明交流互鉴、交融共存,拉紧中非人民的情感纽带,为彼此文明复兴、文化进步、文艺繁荣提供持久助力,为中非合作提供更深厚的精神滋养。

——安全共筑,是为促进非洲和平稳定发挥建设性作用,支持非洲国家提升自主维稳维和能力。中国坚定支持非洲国家和非洲联盟等地区组织以非洲方式解决非洲问题。

——和谐共生,是加强在应对气候变化、应用清洁能源、防控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保护野生动植物等生态环保领域交流合作,让中国和非洲都成为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美好家园。

中非合作好不好,中非人民最有发言权。中国对非合作的出发点永远是中非双方人民的根本利益,永远不会将遏制他国作为自身对非政策的出发点。

(四)为世界发展与合作树立典范

中非合作兴,则南南合作兴。中非双方发展好,世界会更好。新时代的中非合作是中非双方实现共同发展的必由之路,将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奠定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也将为促进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推动国际力量对比向更加均衡的方向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共振,多边主义和单边主义激烈博弈,全球治理体系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深刻调整。中国始终认为,非洲是国际合作的大舞台,不是大国博弈的竞技场。中非合作从来不是清谈馆,在给中非人民带来实实在在好处的同时,中非合作也为国际对非合作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面向新时代,中国人民同非洲人民团结合作,将为增进全人类福祉,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树立榜样。

二、不断拓展新时代中非各领域合作

中非双方高度信任,中非友谊坚如磐石。中国致力于不断巩固中非政治互信,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为非洲和平与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中国对非合作一直走在国际对非合作的前列。经过几十年辛勤浇灌,中非合作枝繁叶茂,成长为参天大树,任何力量都无法撼动。当前,中非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中非合作成果遍布非洲大地,改善了非洲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给双方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一)政治互信持续深化

新中国成立以来,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和非洲国家始终是风雨同舟的好朋友、休戚与共的好伙伴、肝胆相照的好兄弟。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确立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2015年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确立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确定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推动中非关系进入历史最好时期。

高层交往对中非关系发展发挥着重要引领作用,双方领导人就双边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加强沟通协调,为巩固传统友谊、增强政治互信,维护共同利益、共谋发展合作提供了有力政治保障。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就任国家主席后首次出访就远赴非洲,至今已四次访非,足迹遍及非洲东西南北中。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期间,习近平主席同与会的50余位非洲国家领导人逐一会面,叙友情、商合作、话未来,并出席近70场双多边活动。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后,17位非洲领导人先后来华访问或出席会议。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双方领导人通过视频、通话等形式保持交往和沟通。2020年6月,习近平主席以视频形式主持召开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13位非洲领导人和非盟委员会主席出席。疫情以来,习近平主席先后同非洲各国元首通话17次,保持了中非高层交往的密度和热度。习近平主席对非洲朋友真诚友好、平等相待,与非洲领导人建立深厚的友谊和信任,以元首外交引领了中非关系行稳致远。


关闭
Powered by RRZCMS